虚拟运营商(MVNO)
第一次听说虚拟运营商不是在2013年底,而是更早的时候,工作中接触到了MVNO,当时也就只是一个概念,但也算作为一个early bird去体验了一把MVNO;不过现在可以作为消费者去体验一把了。
为什么会产生虚拟运营商
虚拟运营商最大的功能就是差异化运营。还记得原来三大运营商(移不动联不通电不信)都有那种不要月租(但资费相对贵)的卡吧?从2014年开始就基本上消失了。其实也是因为资费太多,会增加运营商的管理和运营成本,而且也会导致一些用户老是不升级。所以与其去关注长尾,不如放弃这部分。所谓20%的产品创造了80%的业绩。
原来商业中都不关注这样的长尾,因为搞一个运营商实在太复杂了。从物理—>抽象,要做这些事情:
- 全国各地安装基站,并且把他们连起来
- 有一个总的机房,机房还需要装一大堆专业的定制软件
- 有很多营业厅,并且还有各种能力参差不齐的staff
其他还有很多很多,不用多说,第一个物理上的困难只能够通过国家来搞,所以运营商就只有那么几个了。但是,
大鱼吃饱了,小鱼也可以塞牙缝
现在的三大运营商的基础能力已经能够支撑运营了,只要不是春节时的短信轰炸(说实话,现在春节也是微信轰炸了把)。所以其实实体运营商是可以把基站、机房这些硬件租出去的。而虚拟运营商,只要在这个上面安装管理软件+计费软件就是了。然而,营业厅呢?咱们下面就讲到MVNO的天性和优势。
虚拟运营商的天性和优势
虚拟运营商出生的时代,人们都已经很少到营业厅办理业务了。所以很多MVNO也自然没有营业厅,而是直接通过网上商城的方式来办理。这样其实也需要很多智能化平台的支撑,所以可以看到,大陆的41家MVNO中,出名的那几个都是之前做电商的,因为人家有技术和平台。
可参考: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7%A7%BB%E5%8A%A8%E8%99%9A%E6%8B%9F%E8%BF%90%E8%90%A5%E5%95%86
说完了天性,该说优势了。
现在MVNO因为是全国新建,所以基本上没有漫游这个说法(believe me, 省内漫游绝对是中国特色),所以有一大堆还没有用过全国漫游的人可能会用,因为MVNO便宜。然后MVNO的staff少,相应的月租也少(例如各种0元手机卡)。另外,虚拟运营商更注重人们在移动网络时代的新需求,因为没有原来的通信的底子,也是没有束缚。
That’s how David beat Goliah
MVNO除了运用好长尾中的20%的尾巴之外,还存在一个重要的意义,就是把电信与其他行业结合起来。比如
- 蜗牛移动做的蜗牛游戏
- 京东移动的购物与京东移动结合
- 还有其他我不知道的
然而,这些都还没有深入挖掘到运营商的根,所以三大运营商和虚拟运营商也是可以和谐相处的,所以现在的41个运营商里面,如果没有商业模式的更新,有很多是会死掉的。
虚拟运营商面临的问题
- 因为170号段原因,现在很多MVNO无法接收认证短信。
- MVNO需要在数量和质量上平衡,太稳那肯定没那么多钱烧(你烧得过三大运营商么),太快又会影响SLA。
- 无退出机制,现在国家没有携号转网(MNP),所以如果虚拟运营商挂了,号码也就没有了。
我觉得MVNO是通讯人的一场创业,就如同Paul Graham在《黑客与画家》中所说:
创业如果能够得到的利益的平均值是1M,那么这个行为的中位数实际是0的
绝大多数MVNO会死掉,涉及到每个MVNO得到的政府资源,细分的方向是否正确等等。只希望最后留下来的,能够让通讯变得更美好。
有兴趣可以参考:虚拟运营商用一年,六大问题悬而待解